(圖:中國白酒“生命之火”再次啟程,赴一場綿延400年的“清香之約”)
(圖:活動現場)
上午9點,活動尚未開始,現場已人頭攢動,座無虛席,顯示了內蒙古消費者對汾酒的關注與熱情。不少市民迫不及待地涌入品鑒區品鑒汾酒、竹葉青酒、玫瑰汾酒等,感受汾酒的魅力,并將汾酒品鑒區團團圍住,了解汾酒的有關知識。其中,一大早就慕名趕來的李先生感受了汾酒最干凈、最純正、最健康、最文化品質之后,現場即要求購買汾酒。
(圖:與會嘉賓)
活動在極具草原特色的馬頭琴表演中拉開帷幕,汾酒集團黨委委員、董事,汾酒股份公司總經理常建偉,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專職副會長劉員分別上臺致詞。
(圖:汾酒集團黨委委員、董事,汾酒股份公司總經理常建偉致辭)
常建偉表示,通過“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向內蒙古消費者展示了汾酒的釀造工藝,分享了汾酒的文化魅力,汾酒將一如既往,把最高的品質,最美的文化,最多的真誠,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內蒙古消費者,希望汾酒與內蒙古的情誼如美酒,歷久彌香,醇厚悠長。
(圖: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專職副會長劉員致辭)
劉員表示,在酒業品牌升級和體驗升級的新文化時代背景下,汾酒走進呼和浩特,充分體現了其作為名酒企業的創新意識、市場意識和責任意識,也讓行業和公眾對汾酒接下來的市場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圖:“行走的汾酒”火炬抵達現場)
隨著象征“中國酒魂”的火炬來到舞臺,活動進入高潮。4月24日,汾酒在中國酒文化的發祥地、有著6000年歷史的杏花村遺址采集火種,由這個火種點燃的火炬,隨著“行走的汾酒”活動在全國傳遞,9月7日這支火炬從山西杏花村出發,沿著當年“走西口”的路線,經過雁門關、殺虎口、老牛灣,一路傳到呼和浩特,熊熊的火炬向內蒙古消費者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熱力與活力。
(圖: 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代表汾酒集團向呼和浩特愛心車隊、呼和浩特景區辦環境衛生科環衛工人捐助)
火炬傳遞之后,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代表汾酒集團向呼和浩特愛心車隊、呼和浩特景區辦環境衛生科環衛工人捐助,以初心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助力呼和浩特市的公益事業,向呼和浩特精神致敬,也體現了汾酒扎根內蒙古市場,與內蒙古消費者同呼吸、共命運,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決心。
(圖:汾酒集團文化總監柳靜安、汾酒銷售公司內蒙古獨立省區經理張建華為開釀儀式揭鍋)
(圖:汾酒開釀儀式)
最讓現場市民們翹首以盼的是“現場釀造汾酒”環節。汾酒把獨特的地缸帶到了現場,把蒸鍋架到舞臺上,汾酒大師傅們把釀酒用的原料、器具全都搬到了消費者眼前,讓內蒙古消費者第一次“零距離”體驗汾酒實境“釀造車間”,現場見證汾酒的“四最”(最干凈、最衛生、最健康、最文化)特色。
( 圖:汾酒集團技術中心主任韓英介紹汾酒工藝 )
(圖:汾酒股份公司質量檢測中心主任王鳳仙介紹汾酒特點及品鑒知識)
汾酒集團技術中心主任韓英現場解說了清香型白酒釀造流程,汾酒股份公司質量檢測中心主任王鳳仙講解了清香型白酒特點和白酒品鑒知識,增進了內蒙古消費者對汾酒的了解。
(圖:模特展示汾酒)
(圖:抽獎儀式)
活動現場,還通過模特走秀、文藝表演等形式,展示了汾酒產品和汾酒文化,讓現場嘉賓、觀眾對汾酒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了解,全方位感受汾酒的魅力,并通過抽獎的形式向現場觀眾贈送了汾酒。在古法釀造工藝展示區,汾酒通過“實景釀造”的形式,將清香型白酒的精湛釀造技藝呈現給公眾,眾多市民上臺參與體驗、拍照留念,爭相“扮演”汾酒釀酒大師,不時向講解員咨詢汾酒釀造知識,直觀的感受了汾酒釀酒原料、工藝和技術,并現場品嘗新鮮“出鍋”的汾酒佳釀。
(圖:嘉賓參觀汾酒文化圖文展)
作為汾酒文化大巡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40年汾酒發展之門”、“汾酒歷史文化圖文展”也吸引了與會嘉賓和數百名市民駐足參觀,了解汾酒6000年綿延不斷的釀酒史和中華酒文化的起源和發展之后,部分消費者紛紛表示留下深刻印象,對于汾酒發出了由衷的贊嘆。不少市民現場也領取了汾酒文化相關圖書,認真閱讀并互相交流。
( 圖:呼和浩特市民閱讀汾酒相關圖書 )
(圖:呼和浩特市民現場品鑒汾酒)
(圖:呼和浩特市民參觀汾酒古法釀造工藝展示區)
活動結束后,不少市民仍停留在汾酒古法釀造工藝展示區,久久不愿離去。“行走的汾酒”以所觀、所聞、所品及體驗的形式,使消費者清楚地看到了中國最古老、最干凈的白酒生產過程,非常直觀地詮釋了傳統民族產業的“工匠精神”,共同見證了“中國酒魂”的文化、技藝與品質自信。